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板块 >> 社区科研 >> 正文
高校赋能 共育未来 | 我院联合多方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5-14    阅读:

为创新基层社区治理,落实高校赋能家庭教育、助力家校社协同的育人理念。近日,我院联合华冠社区、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共同举办如何做称职的父母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本次活动吸引了400余名家长、社区工作者、班主任等参与,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分析与互动答疑,搭建起高校资源对接家庭教育、社区治理的实践平台,标志着我院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中迈出的新步伐。

高校赋能家庭教育,从理念更新到方法落地

讲座由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银龄教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吴兆华博士主讲,她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核心价值,提出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快乐比成功更重要的育人理念。她以尊重、沟通、放手、影响为行动纲领,引导家长摒弃说教式教育,从平等对话、换位思考入手,构建商量建议而非命令的亲子关系。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亲子沟通”“父母角色职责等问题,吴教授结合近年开展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分享与孩子沟通的三大定律”“称职父母成长宣言等实操策略,帮助家庭从凭经验育儿转向科学教养


多方资源联动助力,推进协同育人行动方向

教育不是独奏,而是多方协奏的乐章。我院以本次讲座为契机,与社区、学校共同研讨协同育人机制,交流高校资源与基层育人需求深度融合方向。一是搭建线上+线下共育服务平台,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服务,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二是建立人才赋能师资培育机制,整合社区书记、高校专家、学校教师及优秀家长代表等多元力量,培育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家庭教育的支持力量。三是共建家庭教育示范点位,立足社区、学校场域,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路径,通过实践与创新相结合,为家庭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育人治社,以家庭教育夯实治理根基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本次讲座不仅是家庭教育的解忧课堂,更是一次对大教育观的生动诠释。下一步,我院将与周边社区共建家庭教育示范场景,通过设立家庭学习积分”“家庭文化节”“亲子共创课堂等项目,让家庭成为社区治理的微单元,让教育与社区发展形成合力,将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延伸为服务民生的最暖一公里

在人工智能重塑社会的当下,家庭教育正从传统经验向体系化治理转型。我院立足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创新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整合资源平台、厘清责任分工、建立动态评估,将零散的家长会、社区活动升级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果共创的长效体系,推动家庭教育从“家事”向“社会工程”实质性转变,为数字化时代的育人模式提供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成都校区(东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龙港路399号 / 成都校区(西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航天路29号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兴西街2号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版权所有:永利集团(304AM·MACAU)唯一官方网站-安全入口 © 2002-2025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