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基层社区治理,落实“高校赋能家庭教育、助力家校社协同”的育人理念。近日,我院联合华冠社区、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共同举办“如何做称职的父母”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本次活动吸引了400余名家长、社区工作者、班主任等参与,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分析与互动答疑,搭建起高校资源对接家庭教育、社区治理的实践平台,标志着我院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中迈出的新步伐。

高校赋能家庭教育,从理念更新到方法落地
讲座由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银龄教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吴兆华博士主讲,她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核心价值,提出“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快乐比成功更重要”的育人理念。她以“尊重、沟通、放手、影响”为行动纲领,引导家长摒弃“说教式教育”,从平等对话、换位思考入手,构建“商量建议而非命令”的亲子关系。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亲子沟通”“父母角色职责”等问题,吴教授结合近年开展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分享“与孩子沟通的三大定律”“称职父母成长宣言”等实操策略,帮助家庭从凭“经验育儿”转向“科学教养”。
多方资源联动助力,推进协同育人行动方向
教育不是独奏,而是多方协奏的乐章。我院以本次讲座为契机,与社区、学校共同研讨协同育人机制,交流高校资源与基层育人需求深度融合方向。一是搭建“线上+线下”共育服务平台,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服务,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二是建立“人才赋能”师资培育机制,整合社区书记、高校专家、学校教师及优秀家长代表等多元力量,培育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家庭教育的支持力量。三是共建家庭教育示范点位,立足社区、学校场域,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路径,通过实践与创新相结合,为家庭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从“育人”到“治社”,以家庭教育夯实治理根基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本次讲座不仅是家庭教育的“解忧课堂”,更是一次对“大教育观”的生动诠释。下一步,我院将与周边社区共建“家庭教育示范场景”,通过设立“家庭学习积分”“家庭文化节”“亲子共创课堂”等项目,让家庭成为社区治理的“微单元”,让教育与社区发展形成合力,将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延伸为服务民生的“最暖一公里”。



在人工智能重塑社会的当下,家庭教育正从传统经验向体系化治理转型。我院立足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创新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整合资源平台、厘清责任分工、建立动态评估,将零散的家长会、社区活动升级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果共创的长效体系,推动家庭教育从“家事”向“社会工程”实质性转变,为数字化时代的育人模式提供可推广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