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积极响应新时代社区治理转型升级对人才素能提出的新要求,近日,由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联合成都市人口发展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发起的“新时代社区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创新模式研究”专项课题调研座谈会在青龙街道致强社区召开。学院院长助理江瑶、副教授吴慧玲参会。
紧扣时代命题,践行高校服务地方使命
社区工作者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其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社区治理效能和群众获得感。作为课题发起单位,学院始终以破解基层治理人才困境为己任。当前,社区治理领域存在人才专业化水平不足、培养体系不完善、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基于此,我院牵头发起此项课题研究,通过整合高校研究优势、地方治理经验、 行业实践智慧,为破解社区治理人才培养难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汇聚多方智慧,共商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会上,成华区社工部人才科陈玉婷系统介绍了辖区社区工作人才评价体系与培养实践,重点解读了社区工作者四级薪酬体系的构建逻辑与实施成效;双桥子街道社治办主任张力源、双水碾街道党建办副主任都鑫结合季度考评实践,聚焦考核机制落地难题、街道的亮点做法,提出了季度考评中指标优化与基层减负的现实对策建议;致强社区书记刘平、桃源社区书记赖杰、和顺社区书记钟山结合一线实践,反映了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薪酬偏低、培训覆盖面不足、人才断层等具体问题。课题组负责人、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张琼文与学院院长助理江瑶、副教授吴慧玲等围绕"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的公平性""量化指标与群众评价的结合度""职业发展通道的拓宽路径"等核心议题交换意见,形成了"分级评价标准操作性""人才培养针对性""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库"等多项共识。

坚持问题导向,夯实人才体系建设根基
本次调研直击社区工作人才培养的痛点:在评价体系方面,虽已形成"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群众评价"的多维度框架,但存在指标量化不精准、优秀名额评价差异化等难题;在薪酬激励方面,四级体系虽获认可,但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收入差距明显,影响队伍稳定性;在培养路径方面,内部交流、外部培训等机制逐步完善,但实效性、覆盖面仍需提升,人才培养周期长与断层风险并存。针对这些问题,座谈会明确了后续研究方向:将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者考评指标,同步开展评价体系能力模型研究;中长期将制定精准性、系统性、持续性的人才培养计划,破解人才能力断层、人才储备困境。

学院作为课题发起单位,将持续发挥学院在社区人才培养方面的专业优势,协同各方力量持续深化课题研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社区人才培养标准,以专业力量助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